切韻 自周隋已降、師資道廃。既号傳授遂憑精音。切韻始於 後魏、校書令李啓、撰声韻十巻、梁夏侯詠、撰四声韻略 十二巻、撰集非一不可具載。至陸法言、採諸家纂述而 為已有。原其著述之初、士人尚多専業。経史精練罕有 不述之文。故切韻未為時人之所急、後代学問日浅、尤 少専経、或捨四声、則秉筆多礙。自爾已後、乃為切要之 具、然呉音乖舛、不亦甚乎。上声為去、去声為上。又有字 同一声、分為両韻。且国家誠未得術。又於声律求人、一 何乖闊然有司以一詩賦而定否臧、言匪本音韻非 中律於此考覈以定去留以是法言之為行於当代法 言、平声以東農非韻、以東崇為切、上声以董勇非韻、以 董動為切、去声以送種非韻、以送衆為切、入声以屋燭 非韻、以屋宿為切。又恨怨之恨則在去声很戻之很則 在上声又言辯之辯則在上声冠弁之弁則在去声又 舅甥之舅則在上声故舊之舊則在去声又皓白之皓 則在上声号令之号則在去声又以恐字若字倶去声 今士君子於上声呼恨去声呼恐得不為有知之所笑 乎又旧書曰嘉謨嘉猷法言曰嘉予嘉猷詩曰載沈載 浮法言曰載沈載浮【伏予反】夫呉民之言、如病〓《病音》風而噤。 毎啓其口則語〓《口咼》吶。随声下筆。竟不自悟。凡中華音 切莫過東都。蓋居天下之中、稟気特正。予嘗以其音證 之必大哂而異焉且国風〓《木大》杜篇云有〓《木大》之杜其葉〓《水胥》 〓《水胥》独行〓《足禹》〓《足禹》。豈無他人不知我同姓又雅大東篇曰周 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此則不切声律 足為験矣。何須東冬中終、妄別声律。詩頌以声韻流靡 貴其易熟人口能遵古韻足以詠歌如法言之非疑其 怪矣予今別白去上各帰本音詳較重軽以符古義理 尽於此豈無知音其間乖舛既多載述難盡申之後序 尚愧周詳 『四庫筆記小説叢書』